|
里面大部分的人生是:7岁萌14岁丑21欠揍28岁有家庭35岁离婚42岁再婚49岁宽容乐呵56岁坦然。平和谦虚知足感恩的人都夫妻和谐永葆chemistry。虎父无犬子,寒门难再出贵子。 |
|
豆瓣有人写说 爸爸去哪儿导演组其实可以借鉴下这个纪录片的创作思路 每隔七年回访下每对父子 应该会别有一番滋味(点赞 |
|
这一集最大的惊喜就是,一个在28岁选择退出纪录片拍摄的年轻人Peter在56岁又重回了纪录片,56岁的他和28岁时一样帅气、迷人、身材匀称,还是乐队主唱! 一个很不赖的乡村乐队,所有的歌都是Peter写的。看完片子我就去买了他乐队The Good Intentions的CD。 |
|
现在觉得这是恐怖片啊…… |
|
人生七年:1.原生家庭是影响人生命运的绝对因素 2.教育是改变生活状态的主要因素 3.高知都结婚较晚,孩子较少,婚姻更稳定,从小就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下一步该做什么 4.At last but not least,一个女孩,一定不要把婚姻当作人生理想。ps:能跟踪拍摄几十年的媒体👍 |
|
我没看到阶级,也没看到学历,更没有谣传的体重与社会地位的关系。我看到,他们每个人,都像蓝天下的众生一样,拼尽全力,艰难而有尊严地生活着。 |
|
1英国人小时候都萌得让人流口水,上了40岁之后都一样的秃顶、大肚子、死胖子,男女皆如此,岁月真的是杀猪刀啊;2随便哪个的生活都那么多戏剧性的转变,比故事精彩多了。 |
|
2013/03/04 进电影院的时候忽然想到一个事实,总的来说,纪录片比剧情片好看,剧情片比喜剧片好看,因为真实就是美好。所以我并不意外很多人表示他们感到满足,因为懂得珍惜和接受就是幸福。 |
|
人生就是这样,环境和教育决定了大方向...... |
|
也需要很多运气,是性格+价值观+时代的结构,三者互动,决定了轨迹 |
|
成就是一回事 幸福是另一回事 阶层的滞化并不妨碍你幸福 |
|
不知道倒着看会有怎样的体验 |
|
"每个人都是他阅历的囚徒。得益于教育的,会强调教育对人生的重要性。受教于基督的,人生特质总是依循着宗教故事的道德寓意。成功没有标准,人生之路曲折各异,以此成就了罗素笔下的“参差多态、方为幸福”。" and "社会的规则都是那些头脑好的人为了保护自己制定的,不懂的人就只有一辈子上当受骗。“ |
|
贫穷和肥胖极大地限制了人生的可能性。大概30岁(或者结婚、事业)是一个槛,在这之前,人生的大门缓缓打开(当然如果不上大学门都没有),小朋友们都觉得自己可以做任何事;在这之后,stuck in the long, desperate and boring middle-life. |
|
终于看完了全部8部。最大的惊喜莫过于28岁之后退出节目的Peter带着他的乐队新专辑回归!苏西和尼古拉斯成为好朋友!遗憾的是查尔斯21岁退出后至今不参加。只看这一集也能粗略了解他们的人生,但不看之前的7集绝对无法体会那种世事变迁的感情。真心强烈推荐!希望导演健康长寿,期待2019年的63UP! |
|
AV9 最近播的3集 应该是这个56 up,我虽然没看过前面的系列,但这一季(不知是不是最终季)已足够吸引人。你可以说想出拍这样的片子的主意并不稀奇,但一直拍到现在并不容易,而随着每7年1季的进展,它的价值也越来越重。这个 "剧" 拍的是生命,也是用生命在拍片。 |
|
乐观与自律,在某种程度上能减少所在阶级带来的不利,提高生活品质,俗气点说就是成为更好的自己。谢谢导演,老爷子一定要长寿,多拍几个UP。 |
|
这节目其实很残酷,但意义非凡。普通人的一生才是大多数人的,几个人的一生我用4天甚至几张照片就看过去了。到了晚年,各种回味,尝尽甘苦,冷暖自知。不公平是天然的,寒门确实难再出贵子。对我而言,我想学会珍惜,珍惜亲情和时间,然后,及时努力,莫负年华。人生苦短,这系列将值得我一生回味。9.5 |
|
现在地球上有七十多亿个人生,记得过好自己的。还有,“别人唯一无法夺走的就是知识”,这句话在片子里重复了两次 |
|
這39年光陰能縮影在片中,導演也不枉此生了。最後要說的是,這部紀錄片不是BBC拍的,是ITV、ITV、ITV!因為很重要所以說三遍,請別再搞混。 |
|
“if you want to get succeed, sometimes you have to push yourself.”我相信上层阶级真正优于其他的,是他们一些品质:远见、勤奋、乐观。有些事家族影响的,有些是教育带来的。 |
|
七喜搞到这个时候,是可以将8个阶段的相片搁在一起,让人伤感的好时候了。 |
|
终于看完,总的来说在35的时候就基本定格了,再没有大的变化,婚姻、职业、家庭状况都基本稳定。很真实,也充分体现了世间的复杂性,最幸运的是苏西,最有才的是尼克,最成功的是约翰,最佩服托尼。琳恩和尼尔过得很糟,这点从21岁就能看出来,当时苏西也很糟,只不过她确实很幸运。 |
|
年轻时我们奔跑着去追寻什么,年老时便坐着希望生活给你什么。短促的一生,每个时段的人生状态大抵相似。留下些什么,看着由自己而生的事物,欺骗地告诉自己,不枉此生吧。生活像是打开一本烂书,但我读了一些选择忠诚地读完。 |
|
每人十多分钟,对观众来说没什么参考价值,走马观花了。但我捕捉到的是:一个人的命运和阶级与性格有很大关系。 |
|
感慨万千不知从何说起。不论何种无奈、抱负、运气,最终都归于平静。35岁那一集尤其震撼,prime age,事业家庭或一贫如洗,但都脱去了稚气。有些人一生对自己的初心无悔,有人妥协;愿我至少不变成少年的我所痛恨的人。我想像Tony一样,说开始就开始,try everything。 |
|
这是横跨半个世纪的系列记录片,有人从中看到了难以逾越的阶级鸿沟,有人从中发现了体重和财富之间的关系,有人从中总结出梦想和爱情如何能改变人生,我看完最大的感受是快乐与否真的和钱无关。是的,只要你经常像我这样安慰自己。 |
|
“宜早恋晚婚,忌交浅言深” |
|
1.阶层固化无论在哪个社会都算是疑难杂症;2.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3.一个人的命运早在出生之前,就有一只无形的手帮你拟好了 |
|
这样的真人秀节目如果在中国做,可能就不那么客观了吧,真人秀里的人可能会因为有曝光率从而在社会上享有特权,也有很多商业方面的机会吧 |
|
读书,学习。思考,规划,去做。运动,克制。不枉此生。 |
|
Paul的那段看哭了~小时候的表情跟50多岁时的表情判若两人,他遇到那样的妻子真的好幸运。 |
|
"The series began like Zola, but, half a century in, it touches Proust." |
|
有一个影评说得很对,“每个人都是他阅历的囚徒”。同样羡慕Bruce的心态。 |
|
突然发现我父母也是这个年纪了,有时电影和生活还真不能等价 |
|
看完并不会让我相信宿命天定,而是有梦想有抱负的,总能走得更精彩。性格,而非背景,决定未来。 |
|
有時候我會非常深刻地回顧過去,希望自己沒做某件事或以不同方式去做。不過我想人生不是要你後悔的,人生必須積極實踐。而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一種整體而言,沒有對人生做過太多妥協的感覺,能夠感到你走出的人生旅程,跟你希望走的方向一致。 |
|
从后往前看,实在太多感慨,没有人能预测自己的人生,但是奇妙的是有时候你虽然抓不住它的变化,却又不是完全无迹可寻。大概是目前我看的纪录片里面最有感触的之一,有空写影评。 |
|
1. 学院教育很难教人挨过磨难有些经历只有在社会中才能亲历有些痛苦只能硬撑过去。2. 你人生中最美妙的时刻?1977年决赛利物浦攻入的第二粒进球。3. 变老这件事平时不会明显察觉。只是你做大幅度运动或者照镜子时才会意识到。生活一直都还是那样。4. 孩子们长大后都无一例外的变丑了。谢顶大肚腩深皱纹 |
|
故事拍到56岁,评论底下还在讨论阶级固化的议题显得有些无聊。第一遍看的时候也绕不开阶级身材努力之类的话题,二刷三刷时好像里面的每个人都鲜活的存在在自己的生活里。陪着他们走了56年 |
|
似乎很多人喜欢给每个人物贴上标签,或以各种标准评判着他们:出身、阶级、财富、学位、婚姻、孩子、甚至是体重。总之,他们从这个纪录片里提炼了很多中心思想和参考意义,识别出了很多好的、坏的、错误的、正确的……。但我不想,想那么多,我只是看见,他们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着、幸福着。 |
|
Neil:首先我想说,节目带来了很多好心人的关心,但我清楚,我不是节目里唯一想努力改变的人。对几百万观众来说,我完全展示了自己的内心,他们觉得彻底了解了我,有无数人给我写信说,他们完全明白我的感受。其实对于那些信,我可以说,他们没有一个人完全明白我的感受。& -Nick:我们为什么对这个节目如此annoy?-Suzy:我认为问题在于,你看到的并不全面。在一个话题上你会听到奇怪的评论,但因为这个节目有时间限制,如果你想听到所有人的真实想法,那就得拍好几个月了。…-Nick:长时间地观察一群人,看他们如何发展,这是个很好的想法。它展现的并不是尼克和苏西,它展现的是每一个人,展示一个人、任何人是如何改变的。看这个年纪的我,那个年纪的我,有了更多的皱纹,更多(笑)…它对我的展现并非完全准确,但它展现 |
|
还是最喜欢neil,没有办法 |
|
剪辑的成功。4.5星推荐。 |
|
总结:虎父无犬子,寒门难再出贵子,父母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大方向。虽然这样说有点悲观,但努力总是没错的, 因为努力,本身就是一种在多种条件下才能产生的稀缺资源。 |
|
7岁无法看大 “不断犯错的我们才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
|
苏还和喜欢的人在一起,真好,稳定工作,和父母关系很好的幸福的人~Jackie少年强势,如今也坚强,她也说‘my glass is half full not half empty’。看到有弹幕说Paul‘缺乏冒险精神,遇事躲着走;一旦不顺又自怨自艾,是所谓的悲剧性格’,收到过类似的评价囧,只能自己慢慢改善啦。发现和56岁的Neil更多共鸣,不想活太久,反思精神治疗,还想写作。Peter从年轻帅到老啊!也更有个性了。查尔斯一直都好温柔的样子。感谢b站资源 |
|
暂时完结了,56岁,人生基本已成定局,曾经动荡的爱情归于与子偕老,曾经惊涛骇浪的野心也变成了接纳自己的微笑。衷心感谢这些人让我们看到他们的一生。(尼克和苏西居然也有交集了!彼得回归,一跃成为最帅的文艺老爷子!) |
|
毋庸置疑这一系列的纪录片为讨论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焦点和视角。英国的故事同样在中国上演并愈演愈烈。这集Nick和Suzy对谈,N认为当你没有选择必须出去赚钱的时候你就必须逼自己这么做,S反问人在13、4岁时哪搞得清这些?N却说,在他的世界里,最好要搞清楚。这才是真正强大的内心吧…… |
|
life just begi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