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一开始等级就已被注定。不同的生长环境,让小小的孩子已经在自信、言谈举止方面表现出巨大差异。相同的只是7岁时的他们都还有笑容。 |
|
其实是个恐怖片。想到我小时候总有大段难以消化的空白时间,没有书看,也没有兴趣班去上,被扔在随便的亲戚家自娱自乐。多讽刺,成长之后已经落后了别人那么多,除了学习好一无所成。 |
|
我靠,这不是最早的儿童行为观察电影嘛。牛逼。这创意,太屌了。必须好好研究。孩子们远比大人以为的聪明多了。偏见、暴力、观念、未来人生方向,7岁已基本见分晓。五星。 |
|
英国那时候的校服真是气哭中国学生了!! |
|
七岁的白人小孩周六带上异性朋友去电影院。导演与他们探讨如何看待打架、异性、生育、大学、金钱、纪律以及有色人种等等话题。 |
|
所有人的颜值巅峰 |
|
我们老是自欺欺人地说:人人生而平等。但其实出身和家庭环境决定我们掌握的资源,进而影响所受的教育和眼界。7岁就看financial times并对自己的未来清晰规划到剑桥三一学院的孩子,跟一个连university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他们的未来大概已经可以预见 |
|
七岁的英国小孩想的是打架、恋爱、结婚、女孩、理想,七岁的我们想的也是这些,不过只敢在外面谈改良版的最后一个 |
|
A comment on Youtube: What happened to kids like this? a 6 year old reading the Financial Times...all you get out of a 6 year old now is BLAAAAARWWAAA |
|
这个纪录片创意太好了 跨越了半个多世纪7年一部拍了8部纪录片啊 看了这第一部之后立刻想看后边想知道小盆友们最终的情况啊 人数太多 就对几个小盆友印象比较深 就记得那个未来要当传教士的小盆友说我们应该把all。。some。。most of the money给上帝的时候笑尿了 这可比夏洛克牛逼多了 人家7年才出一集 |
|
“七岁看老”,在这童言无忌的问与答中,充满了美好人生的各种憧憬。且看N年以后。8.6 |
|
CCTV9看的,很棒的一部纪录片 |
|
这个节目的重点当然在于比较,对参与者来说有一点残忍,一生都被展示给所有人看。7岁时能看到一条基准线,有人排在前面有人落后些,但若跑起来或退着走,这条线就会淡一点。 |
|
每代人滴人生变迁都有属于自己滴阵痛,都会有第一次放弃,取舍……但人生就是个学会做减法滴过程,你孤独滴来到这个世界,也将孤独滴离去……不过是中途你会有这样那样滴可能,但到头来发现一切都只是令你更有存在感……做个纯粹滴随心所欲滴比做个懂得取舍滴要简单滴多…… |
|
youtube上各种全啊 -- - - 非常值得再看几遍。 |
|
Apted最早决定拍这个纪录片时,初衷是批判英国社会凝固化的阶级。40多年拍下来,这一点的确大致得到确证。当然也有例外,Nick出生贫苦,但后来成了名校教授,可见命运的手掌里也有漏网之鱼。 |
|
修了法西斯主義以後,看這部紀錄片感覺毛骨悚然。。。天壤之別,似乎早已註定。
導演像是用孩子進行養成實驗似的。儘管確實可以做出一個巨製的人種志實驗,不過一個人生活的前因後果被完全公佈,這種感覺就像裸體示眾。
問的問題倒是太深刻,從對打架的看法,從而激發對制度及紀律的思考;從對班長的態度,拷問他們對民主與專製的意見;從課外活動窺探性別觀念,從家庭時間表反推家教模式,成員地位。
他們談種族觀念,貧富觀念,但奇妙的是,對於弱者的看法,沒有顯示出太大階級差異。
他們享有的資源會限制他們的想象力,當私立學校的孩子對於未來學業規劃頭頭是道時,農村放牛的男孩在問什麼是大學,他們覺得職業道路不需要學術。女孩想要回歸家庭,也沒有想太多讀書。貌似一個人的人生軌跡很早就有了雛形。 |
|
这一集整个看着觉得乱哄哄的。看完了几个小朋友也认不太清楚。得到的信息量也非常有限。毕竟也是50多年前的片子了,各种拍摄剪辑的不足也算可以理解。为了这立意和后续给2颗星。 |
|
导演野心巨大。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
|
英国纪录片。组织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二十个7岁孩子,每隔7年拍一部记录他们现状的片子,从1964年拍到2012年。记录下其成长历程乃至英国社会的缩影。这是第一部,由对孩子们的访谈和生活场景构成。孩子们童言无忌,畅谈男女,工作,金钱…让人迫不及待想看到他们14,21乃至56岁时的情况 |
|
十四个孩子,代表不了整体。富家子弟最大特点,家长传授的事物和底层家庭不一样 |
|
1—8 P4 一旦运转起来,我会做的很好,但是动因很难获得。P8 人生必须积极实践,最重要的是一种,总体而言,没有做出太多妥协的感觉。7岁到14岁,从天真灵动,到困惑羞涩。从21岁之后,大多数人,无论贫穷富有,平凡出色;无论是被别人安排还是随遇而安,似乎都过上了一种向前望去缺少惊喜的生活。Neil是最特别的一个。 |
|
他们那时候还不知道,有些事在七岁那年就已经注定了。 |
|
最后一个人说,他喜欢人生中没有做过太多妥协的感觉。 |
|
我以前看根本没看出这个片儿的好来。人不明白谁是谁,但是有的孩子的眼睛会说话,看看以后他们的眼神变不变。再有,7岁就学拉丁语背变位了,我19岁学的时候有的东西死都背不下来,差点就哭天抹泪,他们7岁就背出了。家庭教育让有些孩子已经有了人生规划了,虽然只是考学什么的,可是思维也清清楚楚。 |
|
导演今年去世了
永远感谢导演给予我们如此独特且真实的纪录片 |
|
真是呕心沥血的一部作品,值得反省一下自己的人生。 |
|
我要看他们长大 |
|
尼尔一句“我的人生还没结束”看得我泪崩。彼得:“生活不是用来悔恨的,生活要去享受。”安德鲁:“如果给他们良好的教育,那是任何人都无法剥夺的。” |
|
坚持这样的拍摄项目真不容易啊。真的很好看。 |
|
1964年的英国七岁小孩们,能聊种族 性别 贫富 未来。2020年的中国小孩呢。 |
|
人生才刚开始 |
|
更像是影像实验,社会学研究,这个系列越往后越残酷。 |
|
本身是个简单的创意,结尾的解说也挺招人烦,但跨越半个世纪连拍八部就成了伟大的行为艺术…… |
|
很我问题对于一个7岁孩子来说都不简单啊……另外,豆瓣上关于这个系列是不是条目少了…… |
|
突然觉得时间好残忍,就这样长大了……希望往后的自己,能永远记得少年模样。 |
|
我刚看了3部,7岁、14岁、21岁,太震撼了!提问和剪辑也极赞,直指核心,关于人生是怎么一回事,活生生地看着性格和成长背景如何塑造了迥然不同的人生轨迹。这就是我一直以来最想做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也只有BBC能做得到。BBC真是人类文化的良心,在全球泛美强势的商业主义、消费主义影响下,BBC还在坚持制作输出真正的精品,而这种传承近百年矢志不渝,敬佩! |
|
本部纪录片是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拍摄的纪录片系列的第一部。迈克尔·艾普特在1964年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从60年代开始每七年回访一次。 |
|
拍了7部,也就是近50年。片头就告诉我们这是为了献礼千禧年。之后绝对是要虐惨的。创意太牛逼太有意义有意思,和少年时代撞上。大家看之前一定要看这个系列纪录片。关于梦想还有对事物看法小孩们都挺可爱的感觉看到了自己。太喜欢这个感觉。/6.9/ |
|
英国小孩好成熟……7岁就明白男女朋友了,而且有的还有男/女朋友了,还是在1964年!回想我那时候,连男女朋友概念都分不清。而且,确实,对大学、贫富可能也没有什么概念 |
|
这才叫真正的纪录片,第一集看完,做了一些笔记,看看各位小朋友将来会怎么发展,14UP见!!! |
|
这个系列的出发点足够伟大,挑选一批七岁的孩子作为样本,采访他们,观察他们的动向,当然,七岁的孩子的共性是天真、闹腾,他们阅历浅薄,但对于异性、有色人种、将来打算等等问题已有一些看得见的雏形。 |
|
突然也想做类似的事情,比如设计一些各个阶段都要问的问题,异性金钱阶级的看法,也设计一些针对各阶段而问的问题,如升学职业选择家庭照顾等。考虑自身能力,可以选择自己小孩,亲戚小孩,邻居小孩和朋友小孩,大概在十人左右。 |
|
John从小就很有原则,动物园里指责小伙伴就可以看出 ps:这些人和我爸妈是一代人 |
|
看到后面,突然感慨,上帝其实是公平的,7岁的我们,无论贫穷或富有,都是无忧无虑的,我们笑着闹着,跟朋友打闹,内心善良又纯粹,真好啊。想想自己的七岁,已经忘记了那时候的我都做过些什么,但肯定也是每天傻乐呵。 |
|
不同阶层的孩子在七岁时已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那些读泰晤士报、恪守纪律的孩子身上已有未来成功者的影子,但却好像早早地失去了童年,失去了幻想。下层的孩子常常与“粗鲁”联系在一起,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与上层的孩子已有明显差异。偏见、社会结构等已在孩子们脑中初步成型,怎样平衡天性与教育、出生阶层对未来有何影响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
|
http://www.verycd.com/topics/2801223/ |
|
av19945635【av9548075】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13699083/ |
|
俗话说,7岁看老 |
|
短短的《人生七年》大概是漫长人生里最美的阶段吧。而在转瞬即逝的时光中,最宝贵的是小孩子们总能给身边的大人们带来真理和快乐。譬如今天,午饭家里吃饺子。我妈我爸、我小侄女和我一人一边,我和我爸坐对面。片刻,我妈河门海口冒出一句:看我一口两个。听到这话我转头观察,倒不是看我妈,而是瞧她对面的小朋友。她貌似得理一样冷不丁冒出两字狐疑:哪呢?顿时,我妈我爸和我都噗呲一下笑出了声来。我似安慰地向她补充道:你奶奶是两口一个。大家又都笑了起来,随后她跟我说五一假仅剩一天了。过了今年,她就要满七周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