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玛丽与布鲁斯 Marie and Bruce (2004)

    最近更新: 2024-09-13 HD中字
    • 主演:朱丽安·摩尔 Julianne Moore / 马修·布罗德里克 Matthew Broderick
    • 导演:Tom Cairns (Tom Cairns)
    • 编剧:
    • 分类:喜剧片
    • 地区:美国
    • 年份:2004
    • 更新:09.13
    • TAG:剧情,喜剧
    • 别名:Marie and Bruce,Marie e Bruce - Finchè divorzio non vi separi
    • 片长/单集:90分钟
    • 豆瓣评分 6.3 (267票)
    • IMDB评分 4.5 (1,227票)
    • TMDB评分 3.80 (热度:1.61)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美国电影《玛丽与布鲁斯》的免费在线观看,《玛丽与布鲁斯》是对白语言为英语,属于剧情,喜剧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6.3分,有267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本片根据华莱士·肖恩(WallaceShawn)的剧作改编而成。故事发生在24小时里,主人公是一对纽约的夫妇,妻子玛丽打算跟丈夫布鲁斯离婚,两人就此争吵不止。而争吵的内容主要就是翻旧账,提起婚姻中的种种往事,包含了爱情、憎恨、关心、承诺等等这些两性关系中的陈词滥调。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1080P

      Marie and Bruce (2004) [1080p] [WEBRip] [5.1] [YTS.MX].torrent[1.60GB ] 详情
      Marie and Bruce (2004) [1080p] [WEBRip] [5.1] [YTS.MX].torrent[1.60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玛莉与布鲁斯1080p.MFL.mkv 详情
      玛莉与布鲁斯1080p.MFL.mkv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720P

      Marie and Bruce (2004) [720p] [WEBRip] [YTS.MX].torrent[800MB ] 详情
      Marie and Bruce (2004) [720p] [WEBRip] [YTS.MX].torrent[800M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Based on a play by Wallace Shawn, the film is a darkbut comical glimpse at one day in the breakdown of amarriage.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8 IMDB 6.7 正片(无字幕)
      The Dresser
      2015
      剧情片
      英国

      化妆师

      The Dresser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你越渺小你的悲伤就越巨大
      • 几个老家伙叨逼叨
      • 这剧本比鸟人好看多了 还有一堆戏精!
      • 看这两个老戏骨飙戏真尼玛过瘾!
      • 「Where... where are we sailing for? → Heaven, sir. And hell, too. It's the same place, you see.」
      • 木有看懂~~~~
      • 除了看演员的表演,还能看什么呢?导演还是太懒惰,只是将戏剧原封不动地照搬上银幕,忘记了这两者的异同。打一开始就难以让人入戏,幸得几个老戏骨硬撑着,否则惨不忍睹。
      • 看他们飚戏挺爽的!!
      • 还可以
      • 在飞机上哭出一把鼻涕纸。
      • 直到表演的那一刻,痛苦才被铸就。
      • 沉淀的台词和老戏骨的诠释 太多瞬息万变的情绪置入 看哭
      • 看两人彪演技。
      • 光是听台词就很享受了
      • 可能无法满足所有人的胃口,但是符合我的期待
      • 不喜欢,台词太多。
      • Brilliant. More like a play than a film.
      • 台词!!!简直是一种听觉盛宴,戏骨的同台飚戏,很精彩。
      • 显然是奔着俩老头子去的。麦克莱恩即福尔摩斯之后再次展示演什么是什么的绝技,哪部戏里有他全剧演员水平都有加成
      • 〖20200417〗演技一流的二个老戏骨飙戏
    • 豆瓣 7.1 IMDB 6.6 正片
      Louder Than Bombs
      2015
      剧情片
      挪威

      猛于炮火

      Louder Than Bomb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戛纳第一睡。三个男人演的都不错,尤其是小儿子的青春期逆反的tension特别能感受到。剪辑、情节和情绪都太碎实在是跟不上导演。有个画家朋友曾经跟我讲过,你去美术馆里看作品,如果你看不懂,作品就不是好作品,电影也是一样。
      • 拍得很细腻了,可惜是个停滞不前的故事。我能get到失去亲人的软弱,那种静默无声的怀念比炮火还猛,可是为什么人们总要不断踏入过去的河流...
      • #HKIFF# 欧洲导演令人屏息的压抑和晦涩却也细腻到让人动容 父亲 母亲 两个儿子各代表4种不同年龄和阶段的人的挣扎生活 最喜欢小儿子那段青春期的迷茫 有种weird但却真实的感觉 喜欢他人旁白来叙述心理活动的方式 关于母亲作为战地记者在外多年后变成无根的人这一点实在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 3.5星。致敬战地摄影记者。非线性剪辑,似乎还有点矫情。
    • 豆瓣 7.3 IMDB 6.8 正片
      Nuovomondo
      2006
      爱情片
      意大利

      金色大门

      Nuovomondo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一个有关移民,有关梦想,有关希望的电影。很梦幻,很有趣,也很苦涩
      • 展现了早期意大利移民前往新大陆的过程。前三分之一略缓慢冗长,上船后开始紧抓人心,开船那个几个镜头处理我没有看过更好的了。有趣的是,美国始终没有在片中正面出现:它隐藏在白色的暮霭,迷糊的窗户和超现实的牛奶浴中。甘斯布和老奶奶是演员中的亮点,男主角剃了胡子差别好大。要去Ellis参观了
      • 关于人类迁徙的一次伪文艺记录。
      • 太平淡了吧
      • 就是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要设置一个比较突兀的女主角。。。
      • 你們的新世界。我給你這頂會飛的王冠。
      • 够拖沓的
      • 不一样
      • 3.5 这还银狮呢?Charlotte还是一样的丑
      • 纯净的牛奶河终究难以通往幻境中的伊甸园
      • 美。为看夏洛特才下的,红发夏洛特,what a lady! 迷信的意大利人。(灰色的毛驴驹毛茸茸的好萌好萌!!!)移民之旅的前前后后。为了生存毫无尊严的一切(包括婚姻)。老妇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被关在了奶与蜜之地的门外。
      • 移民的故事
      • SIFF 2007@UME
      • 台版DVD畫質關係,片中許多暗景看得有點吃力。流水帳式地紀錄古早義大利一家人移民美國的過程,再輔以一些超現實幻想段落,大致上歷史細節還滿有意思的,最後也有不小的力道。不過故事有點單薄。
      • 无论新旧、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自由
      • Charlotte Gainsbourg
      • 好讽刺的电影
      • 夏洛特•甘斯布
      • 电影中的美国很有意思,从未正面出现,而是化身“奶与蜜之地”的幻象存在移民的想象里。大家在牛奶的海洋中划行,看不到边;海上浓雾弥漫,看不见美国在哪里。其实没有什么剧情,重点都在对移民心路历程的刻画,虽然现在前往美国不再是孤注一掷的决断,那种背井离乡不知前路的心情是不变的
      • 过于平淡无高潮。有点奇幻的牛奶浴很奇怪跟整体风格不搭。儿子最后突然讲话也没交代怎么回事。老太太好。ost nice
    • 豆瓣 7.5 IMDB 7 正片
      Coeurs
      2006
      剧情片
      法语

      心之归属

      Coeur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SIFF2014#重看;章节工整,以雪溶进下一个镜头为转场:人物关系结构呈环状,六人理论得到再次印证,可是世界再小,心是孤独猎手,他们依旧孤独;因御用关系,早场《几度春风几度霜》风采焕发,晚场时已然耄耋,一天之内在银幕上体验、陪伴他们走过一生,真是光影如梦。
      • 哪里有什么归属啊,叔本华早就说了,孤独才是人生的本质。
      • 不变的雷乃
      •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 一遍不够,两遍刚好,三遍最好。
      • 舞台剧,中规中距,雷乃最近的电影都很情节。
      • 【阿伦·雷乃作品全集28】好寂寞的影片,一如今天魔都的天气,阴冷忧伤。故事设置在贝西区,如新建的墙把新区与旧城分隔开,人与人之间也保持着分离。一个寒心的生存环境,要比无休止的暴风雪更加令人感到寒冷。最赞两点:俯视镜头和每个段落都有飘落的雪花。“一次短暂的愉悦并不会带来伤害”
      • 真好的片,镜头在节制和放纵中被控制得游刃有余。
      • 基督徒就一定要连那种折磨都忍受吗,对女人真是太不公了。
      • 惨淡六幕剧
      • 那作为过场的雪真让人不得不怀念22年前的“生死恋”。每个人都有另一面,Gaëlle 这么好的女人不该这么忧伤~ Sabine Azéma永远是最出色的,这一次Isabelle Carré和André Dussollier饰演兄妹有点突兀但分别抢眼得很。
      • 挺有意思
      • 孤独与疏离,一个个片段展示一个个灵魂的孤绝处境,影片在结构和表现形式上都可以看成是法国香颂的姊妹篇,但相较而言,这一部更加的散淡,情绪也更加的沉郁,缓慢的叙事中不时的渗透出忧伤的情调,雪的意向似乎在传达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疏离和冷漠,想要沟通却又无力。我们都是孤独的个体,试探却躲避。
      • 一些孤寂的灵魂,或靠近或远离
      • 很想看但是没看下去
      • 其实我蛮喜欢这片子的,舞台剧一样的轻飘飘又沉甸甸的
      • 想打五星啊,连着看了几部阿伦雷乃快成他的脑残粉了
      • 偷偷拍A片 吓倒了两个老头 其中一个真死了
      • if loneliness is the killer...每次看完阿伦雷乃就陷入冰天雪地的绝望。。
      • 苦涩的电影,始于孤独,终于孤独
    • 豆瓣 7.8 IMDB 7.1 正片
      Le diable probablement
      1977
      剧情片
      法国

      很可能是魔鬼

      Le diable probablemen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长发少年很美,背着蓝色布包。画面简洁,色调舒服,基本都是中景,只能看到下半张脸,让人感觉压抑局促,却和整体孤独忧郁感很吻合,这种表达方式很独特,波兰海报多贴切
      • @arsenal berlin 布列松对于人类社会的冷眼到这个阶段已经趋于全面绝望甚至残酷,在他看来什么都无法带来拯救:政治不能,科学不能,宗教不能,爱情也不能。资本利益驱动下人性如薄冰,一碰即碎。大量机械运动的特写(电梯、公交车门、开锁等等)与人的行为并列出现,使得人物的僵硬与漠然更为突出。
      • 纪实主义与强烈现实感的粗暴介入,让冷静的布列松也不可避免得卷入滚滚的左派浪潮中,当然导演本人的态度与观众们接受感不可同日而语,「很可能是魔鬼」的确是当时人类对于世界乱相的直观心声,叛逆的青年人与革命则是另一种毁灭世界的魔鬼,只是如今看来连叹息都泯灭了。
      • 作者纬度里为数不多的有鲜艳时代背景的作品。冷战后期的核恐怖、后工业化环境污染、宗教规劝的无效,布列松仍然机械地将时代热点“冷”处理了。只是这一次电影中的主角呈现出了某种异质性:巴黎青年的痛苦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知识分子式的高度自觉,心怀人类的悲悯不如《乡村牧师日记》般具有普世性。这可能也是李沧东的某些作品的问题所在:批判时代症结的锋利或许会在病理性上停留过久,从而使得具体情节桥段功能性过强。
      • 以前会觉得布列松过于冷漠 现在觉得他是超脱人类集群的理性和客观 虚无一切都是虚无 爱情政治宗教都是可有可无 当我真正完全的厌恶这个世界 才发现他的描绘是如此恰如其分 失望的尽头是否是虚无抑或反之 整部色调都青青暗暗 素寡疏离沉闷无望 戛然而止的死亡是必然 讲不完那句话 甚至会在他转头后毫无征兆的开枪 结局 便也只能以死亡作为结局和出路 除此之外我找不到方向
      • 小莫23号钢协第二乐章主题响起在恰到好处
      • 主人公在不停的寻找生命的意义,从宗教,从政治,从爱情,其间又涉及了很多人类破坏,污染毁灭环境的东西。在寻找的过程里,那个男生发现自己根本找不到生命的意义。想的越多,越没意义,最后只有去死。
      • 正如影片本身所表现出的失措、虚无、漫无目的,忧郁的年轻男子在经历了社会与自我的多重崩溃之后陷入了一种绝望的混乱和无序,于是把人生无意义归咎于神秘主义的魔鬼作祟,一遍一遍毫无表情地向这个世界表达温吞犹疑的反抗,就连死之前都还在试图谈论自己无用的怀疑,布列松却不留情面地让他一枪毙命。
      • 许是布列松真不是我的菜, 许是我对剧情真的不感冒, 许是中文字幕实在太差, 反正我是不知所云, 我....我实在看不下去了. 对我来说, 此片绝对是魔鬼。
      • 4.0。1.一个忧郁的巴黎青年注定要死,宗教无意义、环境无意义、爱情无意义,甚至连存在都无意义。2.68年5月风暴之后,布列松的思考也接近于戈达尔,甚至于主人公的行事动机。3.极简风格省略太多,不少情节需要脑补太多。
      • 布列松展示着末日影像,但情感与它仅仅是若有若无的关系,因为真相仅是真相,支撑着这个世界的系统无论如何都稳定地运转着,唯有情感奄奄一息地试图在每一次艰难的脚步与拥抱间苟活。
      • 主题对象延续自新时代美国弥散而来的“垮掉的一代”,布列松以惯常的行动聚焦封闭住了那一代年轻人的意志,无限重复“移动步伐-游荡街头-回到房间”的步骤,其中的每一步都透露着无所指的焦虑和空洞,偶有情爱、辩论、表达,也如无形青烟一般不具有推动力量,无法让镜头跳出封闭来,也就止不住三重空间的循环,直到最后借助毁灭的科技(手枪)结束于三重时空外的黑夜墓地。 “要和平做爱而不要战争”的嬉皮士精神并未带来如数学般精确的答案(片中以数学指代科学),战争永远在发生,危险永远存在,政治抑郁和个人存在危机相互绑定,无法根治,数学和精神分析都是短暂的自欺,自我到底如何存在于个体和政治的两者间,才决定了和平的正当性和做爱的有效性。 (布列松极简主义的意义指向反而是最丰富的,不进行心理归因的行为主义可拥有无穷释义。
      • 还是布列松式无表情的表演、精确的取景与剪切、抽象的绝望,但这部的政治批判实在太直白也太虚无了。先是把70年代开始成为焦点的环境议题拿出来,用档案影像(他之前的电影里从没插入过别人的影像吧)呈现了地球的毁灭,然后在整个电影里,布列松把对于这种毁灭的各种回应展现出来,一一宣布它们无效:极左翼即使还能调动一些年轻人但早已走偏,天主教已经不再与当下相关,技术主义者相信科技引领未来却无视种种危险,精神分析对人类的精神危机也并无效用……对此,早已谈不动恋爱的年轻人只有两条出路:沉迷毒品或走向自杀。总体感觉十分(保守主义的)偏激但这个绝望气质我还是喜欢的。20240613 @ Cinémathèque française, Parlons cinéma avec… Olivier Assayas
      • 3.5布列松的演员永远和橱窗模特一般 政治在他手里一点激进意味也无 留下只是世代的记录而已 就算自杀这样煽动的结尾也可以拍的如此克制而干净 女生都很美好 一片 pale and frail
      • 紐約知名川粉小嚴舌在足矣老師在我右前方不時嗤笑、戰術後仰、清喉嚨,在觀看這樣一部70年代離經叛道的片子時守住了一個虔誠天主教徒的本分。
      • 布列松创作的后期,显然已摆脱了形式的束缚,虚无主义的特质涌现在电影的各个方面。比起早起对人性的关注,这部电影的格局更为宏大。气质同样更加飘忽。对人类未来表面的忧虑下,更真切地涉及到存在和虚无的终极问题,主角最终以死亡对抗虚无。毕竟世界皆有主观念头创造,生死又有何妨?
      • 边缘化、局部化的构图,去表演的表演与画外之音,非常Bressonnien。70年代末,朋克飓风卷走了后68年代左翼意识形态的余烬,政治狂热、宗教狂热,布列松给了一切一个虚无主义的答案。唉布列松啊,多年过去了,你还是那么难啃……1117
      • 每个精密运动的局部影像构成了整体视域,在朝向人物动作的镜头中不断与前景物互动又将背景虚化延长,在摄影机与被摄物的不可知交互中生成图像。因是对白增多后期配音的缺憾被进一步放大,如此立体而深邃的视觉空间却涵盖着这样平面、空洞的声音设计,人物动作的延长与反复都在不止不休的话语声中渐而怯魅,极简主义理念在声画不协调的割裂中落入混沌。自然是极其现代性,不仅是剧作思维的转变而在媒介与空间/人物的联系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延,甚至于对人物形象的解构与感知经验的瓦解、重塑。
      • 布列松倒数第二作,获柏林评审团大奖。1.布列松最有时政性和社会性的作品,在刻画一个遍寻生活意义无果的青年大学生的最后岁月的同时,插入了多段纪录片影像,如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统计报道(棍击小海豹残忍),以及课堂上对核电站风险的讨论和教堂内对天主教难以适应现代生活的质询。2.尽管是彩色片,但无论是服装还是环境空间均为冰冷肃杀的色调(棕、灰、黑)。3.对肢体动作的大特写,人物冷漠空洞的神情,以及爱情、政治、宗教、心理治疗等多方面均无出路的体验,浓浓的虚无感至终渗入了观影者心中,结尾话未说完的猝然死亡则更彰显出无情的世事冰冷。4.对伐木树倒的镜头的无尽叠加,噪音,间或插入主人公紧捂耳朵的近景,令人窒息。5.在教堂里播放着赞美诗乐,瘾君子却在狂盗捐赠箱的硬币,如此绝望地呈现出赎救的不可能。(9.0/10)
      • 8.5/10。①巴黎一个青年在宗教、政治、爱情等方面努力寻找活着的意义,但最终无果于是选择自杀。②布列松式极简主义的零度表演、零旁白、一些画外空间、很多肢体特写、极少画内/外配乐、硬切型剪辑等。整体高水平。③教堂里放着圣歌,画内却是人在偷钱。这个声画对立是对信仰虚无的绝佳视听化。④比起他最好的那几部,这部画内台词太多(尤其是前半段,后半段好很多),应该尽量代之以更模糊多义的身体表演和视听语言才更契合布列松美学;比起《驴子巴特萨》来说这部剧情还是太详细;电影亮度和饱和度都很低,但我还是认为黑白画面最适合布列松的电影。
    • 豆瓣 7.5 IMDB 6.2 正片
      Se min kjole
      2009
      剧情片
      丹麦

      宝贝,别出声

      Se min kjol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有一股淡淡的哀傷,還有,中文片名跟劇情有什麼關係?
      • 不要因为你是女人,便拥有了自怨自艾,对镜自怜的的权利。不要因了过去的苛责,便苟活在阴影中茕茕相吊,匍匐卑鄙。睁开眼睛看看这个世界吧,看它为你准备的腴美晚宴,你最终要华丽潇洒地赴约并与之和解。那么我们要继续走下去。结尾拍的很美,但是一场盛大凄绝的告别。宝贝别出声,沉默让我们更自由。
      • 公路情结,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性情结,因为无助而互相拥抱的暧昧情结,想到被告知的丹麦的性产业的强大,再看到这电影,已经不觉得太意外。
      • 太丑
      • 不愧是丹麦电影,这个国度连杯具都这么像童话。p.s:Stef长得好美……
      • dark
      • xzd
      • 心情阴郁
      • 丹麦版移魂女郎,旦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一部可圈可点的女性电影!
      • 走向解脱,不论以何种方式……
      • 被侮辱的和被損害的。女性的公路電影。救贖。夏洛特的啓蒙。
      • 宝贝别跳桥
      • 人就是这样,要不就烂泥扶不上墙,要不就想开去死了。。。
      • 好吧 看到结尾就原谅了女侠的相貌 萝莉终没抱得御姐归 尼玛很久没看到这么好的故事片了 虽然剧情很狗血
      • 3.5
      • 谁都有可能被边缘化,即便是主流,又有什么高贵呢
      • 青春
      • 内心特别单纯。强大的悲剧意识导向。
      • 当我觉得我的路应是尽头时,希望也有一个人能帮助我解脱自己… 感到很心酸
      • 导演怎么忽悠到钱的?靠!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