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二郎, 你好
你发表的关于《Второе рождение Под》的短评,因为 含有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已被移除。 |
|
一部片子两个国家,被拍的重生了,拍的亡了,站在现在的小浪花上,也不知是离理想更远了,还是绕来绕去终究会绕向曾经的理想。英特纳雄耐尔一定会实现,不知何年不知何月,看到看不到的,梦想不能丢。 |
|
原来他们都曾那么开心地笑过。 |
|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争论可以休矣。不知从何时起,各种自媒体公众号百般否定这个早为人知的史实并认为是矫情的民族主义的煽动,现在此片给你一记重重的巴掌,还是彩色的呢! |
|
终于在第三集中看到大量那年代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影像。那时普通人看着镜头的瞬间是真的美。 |
|
一段尘封的中国往事,既有追忆也有旁观者角度的点评。主要是彩色影响实在太难得,比起许多黑白质感的纪录片,带给人的震撼明显要高一个档次。 |
|
彩色影像资料真实纪录了大典盛况以及当时生动的市井,感谢大毛这份宝贵的生日礼物。片中清楚的拍下了“犬与华人不准入内”的告示牌,之前有多少居心不良的洗地文论证这标语并不存在,现在大家都看见了。 |
|
第一次看到画质如此动人的岁月风貌,犹如一副新中国的时代风情画,每一个镜头都珍贵无比,很多在中小学教材和历史读物上的插图被赋予了完全崭新的生命力,毛泽东是中国历史版图的伟人,从后苏联时代角度解读其所迸发的政治魄力太惊人了,他不仅仅拯救了贫瘠儒弱的旧中国,也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
|
看到如此珍贵的素材,被如此笨拙的方式编排叙述,实在无言以对。 |
|
对于画面里出现的很多普通人,这都将是一个漫漫长夜的开始。 |
|
畫質真是太感人了 老毛子的話聽聽就算 |
|
70年前忽然一下拉得很近,本来也并不遥远,得益于彩色的保存非常完好的影像资料啊。那片土地,曾任人踩踏,完好的画面上真实感扑面而来,华夏大地百废待兴,如今重生路上继续前行。片里润之在开国大典上的发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不由感叹他作为领导者的魄力。 |
|
影像质量极佳,当时苏联的设备好,拍摄许可很自由,街头的民众很多似乎并不认识摄像机,看向镜头的眼神毫不躲闪,只有好奇。七十年前的空气扑面而来,北京、上海、苏联的时代特征,普通民众的衣着、街头景象,都好看。 |
|
彩色、航拍,五星给珍贵的画面。我们不知道70年前是这样,镜头里的人们也想不到70年后的今天。所谓中字应该是质量比较好的机翻。建议全部素材不要剪辑配音,原样放出来,另外做一个解说音轨介绍拍摄地点+保存情况。|看了纪录片频道的版本只有前四集一个小时,加了两段胖大叔主持人在后海的解说,终于有了中字都是浅显的介绍,记者的回忆比较有趣,画面人物没加任何注释。 |
|
很多影像倒是第一次公开,高清晰度复现了彼时时代样貌:服装、生活方式、居住环境、娱乐方式、饮食等等,参考意义很大。 |
|
70年前北京上海的街头,没有统一的招牌,最后一集给约瑟夫祝寿,规格堪比玉皇大帝 |
|
虽然是意识形态下挂帅,许多镜头难掩摆拍的痕迹,许多话语流露出“老大哥”的种种优越感,但看到那些时光倒流七十年的画面就足够了,还能要求什么呢? |
|
胶片完美地还原了70年前的真实色彩。那时的灰蓝色居然看着很漂亮,北京满城的绿树令人瞠目,老铺、牌楼和红色的电车是最有质感的复古,金水桥上居然是一群钓鱼的大爷。上海的十里洋场,今天看依旧熠熠生辉富丽堂皇。感谢那个年代的技术,数次想不顾一切要钻进镜头中去。 |
|
听不懂,但是画面看真的太感动了吧,建国七十年着实不容易,加油 |
|
开篇给斯大林生日献寿桃就非常马尔克斯了 |
|
感谢达瓦里西,红色一直传承 |
|
有时候一些吹捧中国的媒体并不一定多有营养,但这部作品不一样。这个在历史上谈不上友善的大国邻居用镜头记录了中国上个世纪经历的苦难、坚忍和复兴,这比一味的谈我们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还要难能可贵,因为吹捧他人的成果并不意味着真正的友谊,但替朋友留存住对磨难复兴的记忆却是一件十分真诚的事。真正能创造美好未来的人一定都是对历史有深刻理解的人。 |
|
05 画面很难得,那时候的风貌,北京还有城墙。然而,老毛子口中全是西方国家的侵略,半点不提自己在东北的鲸吞?还说苏联人不会骑在别人头上?seriously?看到《真理报》笑场了。 |
|
相比珍贵的1949年影像,解说观点过于陈腐,简直就是我们小时候书本上讲的那一套,俄国人几乎在全盘美化PRC。或许,之于PRC来说,CCCP是一个失败者。但有一点同样不争,1949年街上的中国人,好像比现在更爱笑。 |
|
1. 古代、近代、现代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中国的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2. 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是巨大的,而地主和农民的差别并不明显。
3. 以今日的审美为标准,男人还行,而女人很丑。 |
|
俄罗斯的这群汉学家绝了。一集13分钟根本不够看,我的眼睛根本看不过来,有时候被字幕分心!上个世纪的中国太奇妙了,那种色调,是任何努力模仿都调不出来的,还有我从未见过的北京城墙的彩色影像,还有令人哭笑不得的用给地主老爷过寿的方式给斯大林庆生。看完这部纪录片,你会由衷的感叹,当今中国改变了很多,但还有很多东西没有改变,人民的娱乐方式还有很多在延续(套圈、吹糖人… |
|
俄国视角的解读失之公允,好在真实的影像是珍贵的,尤其是第三集上海旧时贫民的民不聊生和第六集土改斗地主的纪录。 |
|
栩栩如生,感谢苏联摄影师珍贵的纪录。除了真·开国大典外,还有领导人们谈笑风生,北平早已不在的老建筑,街头的卖艺人,忙碌的劳动人民,摩登的上海外滩,也有真实的战争场面。虽然听不懂俄语,光看彩色影像已经足够震撼了。 |
|
无价之宝 |
|
时光倒流七十年,资料翔实,弥足珍贵 |
|
彩色的也太激动了(顺便请保我政治80+ |
|
影音很珍贵 但纪录片太短 除了展现当时的社会并没有其他的意义 |
|
属实珍贵,但俄语解读价值不高,搅屎棍彩虹屁放上天。希望可以和中国签约,把所有的胶片全部数字化共享 |
|
珍贵,是因为从未见过,老北京,解放初期,第三方视角。 |
|
驻华大使是个明白人。 |
|
唯一缺点是太短了,不过也成为了一项优点。 毛子拍纪录片真的有一手👍 |
|
诸多演员的塑造同历史影像中的领袖相形见绌。 |
|
大师就是大师,拍的太牛掰了。镜头稳得一批,人物抓的有血有肉。 |
|
珍贵的影像资料💾 |
|
彩色纪录片 |
|
满满的资料,失去的时光。开国大典原来有一个苏联的彩色版本,我们也是前两年才知道。从53年以后在中国待了8年的真理报记者 奥夫钦尼科夫是个重要的见证人。 |
|
那几个水印坑惨我了... |
|
乌拉!中俄友谊万岁! |
|
49年的彩胶片真的太珍贵了,最近看到战时苏联的电影原材料短缺,一下子给中国用了200多卷彩胶卷[抱拳][抱拳][抱拳],还是大气。看到了宋庆龄先生,林志远先生。珍贵的打篮球,结婚,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镜头 |
|
影像本體連帶俄羅斯專家(對自己和對「友國」)充滿意識形態的解讀&辯護構成了新的故事本子。/京滬兩集驚喜又心碎…孔廟里直接開工農兵學校可真是太好玩兒了。 |
|
很珍贵的影片,这一次真的要感谢毛子 |
|
真是“不能再珍贵的影像”了!真的感谢前苏联!保存得这么好!看着这些影像,我的内心是多么得激动啊!以前初高中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时候,我老是“怀疑”这些撰写历史的人的“态度”和“精神”!以为他们在“美化历史”!可能我受“成王败寇”思想的“荼毒”太深了,老是觉得中国现在的近代史写法,有点“太主观”!最起码,有点“自吹自擂”的嫌疑!所以,我一直很“迷惑”!甚至大学里的近代史,更是让我“恶心”了!和初高中的讲法“一模一样”!直到现在看到前苏联保存的“珍贵不已”的“活历史”—“影像历史”,我才彻底清醒!她给我的视觉冲击力,可以比肩好莱坞A级大片!让我不再怀疑了!而且让我对共产党的艰难曲折,有了感同身受的认识!一句话:我爱中国!这6集72分钟的纪录片,让我以前的“怀疑”,彻底“吃屎”去了!真棒!真好!哈哈哈 |
|
不错,畢竟是艾森斯坦的國家。 |
|
拍得非常好,但完全可以把声音关掉,只看画面,画面才是最珍贵的,叙述是不可靠的 |
|
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33161837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