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唤和柳锴在网纱后面的那段对话正是每天都要想很多遍的问题。自由与现实的矛盾,有些人选择了现实,有些人选择了自由,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现实。 |
|
1989.09.18 |
|
看电影总是忍不住想和白灵的现实里联系起来,还是个奇女子,这个常人无法理解的疯子,也许正是最清醒最自在的人。 |
|
意外找到的老电影,白灵把这个有点“异常”的女子呈现得很自然,对比后来的风格大变,确实想不到。 |
|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商业还未无孔不入的年代,在专门上映艺术片的影院看到这部电影。大部分情节已忘记,两个画面一直很清晰。一个是女工喜欢别人嗮在室外花裙子而偷拿被抓,另一个是女主角父亲病亡,她没有显示出别人那样的悲伤,从容得让当年的我惊叹,走就走了,不必牵挂。 |
|
这就是一部全员神经病的电影。而且我也不会相信有人天生敏感到格格不入当神经病 |
|
全片弥漫着一种哥特式的迷离诡异之感,黎明溜冰的片段在未修复的怪异音效与粗糙画质中反而颇具凄厉神秘。片中的景唤如同《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别人笑她疯癫实则她才是最清醒最透彻之人。八十年代的国片简直文艺得有些过头,对于梦境与人生的阐述像极了西方文学名著。八十年代的白灵简直是人如其名,灵气十足表演没有一丝做作,比之现在实在是判若两人。 |
|
心理系,大学生,精神病院,美丽的女精神病人,油画系,男画家,钢琴家,德彪西,神秘的湖泊,诗和远方,这些关键词就把80年代先锋电影氛围叠满了。理想主义加浪漫主义再加一点悬疑惊悚黑暗元素,还有原生态英气逼人的俊男美女,这是中国电影前辈留下的富矿。白灵这样又美又空灵又神经质的女孩怎能不惹人爱呢。 |
|
印象深刻,中国电影为数不多的心理描写较到位的独特片型。5星的原因是,心有戚戚焉 |
|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写过一个寓言故事:
从前,一位威严而聪明的国王统治着一个小小的王国,那时王国中心有一口水井,全国居民都从这口水井中汲水饮用,即使国王与大臣也不例外,因为这是个王国中唯一的一口井。一天夜里,一个女巫来到这个王国,她在井中下了魔药,然后说:“从现在起,凡是喝了这井水的人就会发疯。”第二天,除了国王和侍卫,所有居民都喝了这井里的水,正如女巫预言的那样,全国的居民都变成了疯子。
这一天,人们都在窃窃私语,说:“国王疯了,我们的国王与侍卫都失去了理智!我们不能让一个疯国王统治国家,我们必须废黜他。”当天晚上,国王命人从井里汲来满满的一桶水。水一送到,国王便大喝了一口,然后把剩下的水赏予侍卫。于是小小王国热烈欢庆,因为他们的国王及其侍卫又恢复了理智。 |
|
现在看依然很先锋。影像探索值得肯定,现在这样的伦理问题已经没人愿意去表现了。在市场电影时代,除了地下电影,实验影像已经基本绝迹了。 |
|
想再看一遍 |
|
真不敢相信,1988年就能拍出这样的作品。这部电影太美了,除了美,真的想不到更好词来描述它。半梦半醒中的湖面,是不是也出现在过我的梦中。。。。 |
|
我需要爱一个人,所以爱了他。这台词有东西。女主这样的人不属于人间,属于别的什么地方。
我们要去掉那些梦幻的东西,但是没有梦幻和荒谬没什么可活的。很认真的对话发生在中国电影中,让我又有点兴奋了。 |
|
电影网等了很久竟然可以看了,惊讶于影片内容,以一个“精神病人”之口说出来很多哲理。白灵演绎的角色让我想起尘埃落定里的二少爷。景唤之于警幻仙子也有一番意味。也许看了这部影片,你会理解现在的白灵。已经是仙儿一般存在的人。80年代的电影就是这样,精细高超的艺术作品 |
|
女精神科医生让自己的男友去情感慰藉女患者,这剧情忒鬼扯。
镜头、用光更是往悬疑惊悚上靠, 可能是因为那个时代,多数人会把精神疾病直接和某种恐怖元素挂钩。 |
|
当年白灵很美啊,非科班出身演技特别好,举手投足每个眼神都是戏,拍摄的构图非常美! |
|
尽管主题放到现在依然不过时,但缺陷也明显,有些镜头让我想起某些苏联时期的电影,有些模仿痕迹;灯光组似乎罢工了,难道30几年前的光影审美就是这样的?对白重录的声音还有胶片曝光程度极不正常,不知道是不是转录成电子格式过程中出的问题;一些画外音、盖过台词声音的环境音,很出戏。后期比较粗糙,很遗憾 |
|
感受太强烈,86-89这个阶段的中国电影,不论是电影本身,还是电影里的中国人,都已经一门心思不想回头,直往心中憧憬的那个现代社会猛冲了。 |
|
白灵这样存在主义式的人物,中国电影史上几乎是凤毛麟角,难怪如张光北的评价:我是个凡夫俗子,怎么努力都够不到你啊! |
|
3.5+0.5 |
|
这片子让我想起了在机关大院大礼堂看电影的那个年代,一群小朋友一会儿看电影,一会儿出去追跑打闹。这个电影很有那些年电影的特征,很文艺,很哲学思考,是拍给高级知识分子看的,里头有类似佛罗伊德精神分析之类的东西。可惜普通老百姓看不懂又不喜欢看,曲高和寡。另,剧情里头那个作曲家妈妈真low,把女主的插花作品说成自己女儿的,还想让女儿临时抱佛脚学习插花,接受日本友人的邀请去日本讲学。 |
|
非常有禅意的一部电影/80年代真的是在各方面都很自由的年代/看完这部电影突然能理解现在白灵的状态,这个普罗大众眼中的【奇葩】其实是【最自我,不受世俗约束,最清醒自在的人】 |
|
当年看这片的时候,肖雄是我的女神,白灵在片中的角色就是现在所说的绿茶婊,戏里戏外抢我女神的风头,看着好讨厌,后来看到她出国之后的种种,就更讨厌了…… |
|
景唤是一个智商很高的姑娘,她为了救男友故意做假账被查出,因为她受够了母亲和弟弟的虐待,男友的虚伪,目的是摆脱这些人间的丑陋,她喜欢插花,她理解弧光交响乐的含义,她喜欢在夜色下的冰面自由滑行。当阳光下汇集众多滑冰人的嘈杂时,现实把那种幽静美好的8字遮盖。 |
|
故弄玄虚,不过镜头和配乐有点意思,勉强及格 |
|
根据徐小斌《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改编
美工:邓进 |
|
很文艺的一部电影。 |
|
白灵有点姨式演法内味了…… |
|
景唤是最温暖的存在,那片深蓝色的冰面是自由的世界。其他人都让我害怕,实际,算计,虚荣,贪婪,玩弄人心,追名逐利,理直气壮地迫害别人,冠冕堂皇地开脱自己,这个世界是他们的,我不在乎。那些可以持续发声的人,看似在创作的人,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不能参与或跨越阶级秩序而痛苦的人,更不值得同情。 |
|
拍的不像
每个人都端着
27岁的白灵 |
|
奇奇妙妙 怪怪诞诞 有点黑泽清的感觉 |
|
2019.08.16 |
|
30年前在探索影院看过,始终无法释怀;时隔30载重看,感觉依然前卫,这在上世纪80年代电影里当是绝无仅有了吧。 |
|
看冰球那段 |
|
尽管没怎么看懂,反正很高级的样子 |
|
水牛水牛,先出犄角,后出头。 |
|
看过 |
|
挺前卫的影像和心理阴影表现形式 |
|
结合后来的白灵,唏嘘 |
|
应该是那个年代的先锋作品吧 |
|
bilibili |
|
2024已看027。景父葬礼的桥段与小说《异乡人》中很相像,难道真的悲伤吗?孰对孰错呢? |
|
反儒伦理片。将这么强的文本化为影像没两把刷子还真办不到。“吕布”演得很好,没想到几乎全部都是文戏的角色他也能演出味道来,佩服。白灵是当时炙手可热的女演员,演一些神神叨叨的角色相当有灵气,是难得的性格演员,这样的演员去美国发展是必然。 |
|
加半颗星 |
|
诡异的配乐,哲学意味的对话,但是我有点看不进去。 |
|
三星半 |
|
补。总是能共情精神层面的minority群体 |
|
最后那个镜头是咋拍的呢?没想明白 |
|
当年第一次看国产以精神疾病为题材的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