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娜姐背后的男人 Strike a Pose (2016)

    最近更新: 2024-07-25 BD高清
    • 主演:未知
    • 导演:Reijer / Zwaan / Ester / Gould
    • 编剧:
    • 分类:剧情片
    • 地区:其他
    • 年份:2016
    • 更新:07.25
    • TAG:纪录片,荷兰,2016,同性,麦当娜,比利时,歌舞,同性恋
    • 别名:摆出姿态
    • 片长/单集:83分钟
    • 豆瓣评分 7.7 (180票)
    • IMDB评分 7.2 (1,801票)
    • 烂番茄新鲜度 烂番茄: 96%
    • Metacritics评分 Metacritics: 59
    • TMDB评分 6.90 (热度:2.84)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其他电影《娜姐背后的男人》的免费在线观看,《娜姐背后的男人》是对白语言为,属于纪录片,同性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7.7分,有180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For her ‘Blond Ambition’ tour in 1990, pop superstar Madonna was looking for performers who knew how to vogue. Out of countless hopefuls, the gay dancers Salim, Kevin, Carlton, José, Luis and Gabriel were chosen along with hu...... 完整简介请见下方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For her ‘Blond Ambition’ tour in 1990, pop superstar Madonna was looking for performers who knew how to vogue. Out of countless hopefuls, the gay dancers Salim, Kevin, Carlton, José, Luis and Gabriel were chosen along with huphopper Oliver, the only straight guy. The tour was accompanied by a film crew and Madonna cast herself in the role of mother figure of her stage family. The boys soon found fans among homosexual youths who saw them as role models, while the tour came to epitomise Madonna’s commitment to gay liberation and the acknowledgement of AIDS. But the idyll fell apart after the tour. Although the dancers were pivotal to Madonna’s message, they weren't all living it. After failing to persuade Madonna to cut out the kissing scene that would ‘out’ him to his family and friends, Gabriel filed a lawsuit against her. In he Gabriel died of AIDS-related illness, while the others continued to pursue their professional careers. Now, twenty-five years later, the six surviving performers are reunited and long-buried secrets are aired. The filmmakers excel at telling the stories of these very different dancers in order to edge closer to the truth. berlinale 2016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9.0 IMDB 8.2 正片
      Paris Is Burning
      1990
      纪录片
      美国

      巴黎在燃烧

      Paris Is Burning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大家都评论这纪录片的研究学术意义有多大,确没人提起那个最终在不知名宾馆死掉的女孩。
      • 天生三大不利:黑,穷,基。记录已经逝去的80年代末哈莱姆黑人同志区生态,看上去像另一种帮派社会,离家少年被纳入数大家族,几乎没有老同志的身影。变装皇后间的rap对战美其名曰Reading;Voguing是斗舞
      • "I want this, this is what I want and I'm gonna go for it." Tears and smiles for truly thrilling beauty, one day we all fly to Paris.
      • 开启“新酷儿浪潮”的泰迪熊奖纪录片,用舞厅文化展示少数族裔的身份认同、物质欲望还有梦想——真的是性向在燃烧啊!(两个13岁小朋友戳中我心窝了...)
      • 看完之后感慨良多。不知道纽约在三十年前就已经走到这么前面了,而且vogue完成了非主流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反噬,挺好。羡慕那些年轻drag queen拥有的梦想,钦佩几位年老的(pepper, dorian)drag queen的冷静与释然。真的,太神奇了。black, male and gay.
      • 在奇观(spectacle)社会中通过创造奇观满足需求(同时获得个人的身份认同),是积极的生存策略还是对现实的妥协让步,取决于其动机 以及如何对待现有权力结构? 非常棒的城市社会空间研究案例
      • 9.0/10 一次对纽约20世纪80年代少数族裔地下LGBT群体drag/ball文化的视觉民族志记录。Drag之于少数族裔LGBT,恰似杀马特之于流水线农民工——从苦痛中孕育,通过对身体的改造与夸张性的畸变以抵达现实生活中永不可触的autonomy与alternative utopia,反向借由消费主义实现抵抗,并依靠相似的兴趣形成sisterhood式的社群联结。对于LGBT群体而言,masquerade与performance是深入骨髓的“天赋”(毋宁说是“后赋”)——ta们在生活中为了融入主流社会、为了从主流社会的目光中逃逸,而习得了如何"blend in"的方式、如何像个“正常人”那样行事的技巧。因此,变装的重点不在于衣着打扮,而在于是否足以以假乱真,既可出柜,亦可搬演入柜。
      • 八十年代纽约变装舞会,黑人,同性/跨性别者。这世界并没有弯与直,只有富有与贫穷。
      • 感觉pose里面很多主角借鉴了这个纪录片的,还找了Rupaul里面很多台词诸如“You own everything ”。90年代初NY的同志文化仍然很地下,这近三十年的struggle真的不知道含了多少血泪。也难怪他们那么崇拜把drag ,voguing,queer 等边缘文化带到主流媒体中的麦姐和鲁皇。
      • 1991 Teddy Award for Best Documentary Film,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推荐给所有学Sexual Diversity Studies或Women and Gender Studies的人。
      • 好看到炸裂。非常非常诚实的纪录片,导演没有任何立场,感觉在现在再也看不到这样诚实的纪录片了。纪录片里面的人也非常非常非常炸裂,本人又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 80年代末纽约的同志舞厅文化。在艾滋危机的年代,人们互相扶持的一种家族般的感情,现在确实鲜有机会得见了。Janus发行的,应该是快要出CC了吧!
      • in memory of Venus Xtravaganza
      • 不光是故事,还有被各处引用,摄影本身也太棒了吧。有时候在想,为什么要在天朝被老红军们按着头要读历史,花大把时间背诵知道老直男们在哪一年在哪里打了胜仗有什么卵用?我宁愿花十小时看7次这本片。"Desirée-Blood Orange"和电影56.30左右,那个声音我找了好久。初冬夕阳下的街旁公园,头发蓬松的男孩子穿着起毛的毛衫vogue,夕阳投过他的轮廓,整个人带着舒适的光环。
      • 1 drag is to embody real "straight man or straight woman", is to embody "whiteness", is to "go back to the closet" (Pepper LaBeija) 2 difference between "read" and "shade" 3 Venus Xtravaganza on marriage and prostitution
      • the ultimate criterion is "blending in"?!
      • 很好的一部紀錄片,讓我可以更深入了解這個世界,特別是紐約的黑人LGBT文化,雖然時代一直在變,至少可以知道是如何發展成今天這個樣子的,進而可以一窺紐約和美國文化是如何影響世界的;就算是LGBT一員我必須承認我以前看到這些變裝的人也會產生不適,但我發現我現在已經完全可以接受和欣賞他們了,儘管我和他們還是很不一樣,但可以理解了。來自美國紐約底層黑人族群的娛樂和音樂文化為何可以發展繁榮進而影響世界在這部影片可以找到一部分答案,那些在底層的人們相比錦衣玉食位高權重的人有更多的自由更不受束縛,通過模仿學習白人生活方式以及時尚衣著文化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力動手能力以滿足自己的幻想和完成自我救贖,雖然開始只是創造一個幻覺自我滿足,但這個過程形成了自我的以及群體的升華激發了更有活力的生命能量。
      • 8.3/10 (片中惊现Fran Lebowitz) 不仅是珍贵的美国后民运时代的性少数影像记录,更是对于身份的物质性反思。服装作为一种资本控制的景观形成手段,却在被压抑的人群中成为了一种梦想的体验手段,亦或是生理性的快感。不仅通过扮装质疑社会阶层以貌定夺的刻板印象,更是对于造星时代的反思。绚烂的镜头和丰富的不加修饰的自我展示容易使其遭受如“漠然的奇观化地展示被记录者”的批判,但却也在某种程度上谋合了被记录者的本意。对于空间的内/外和公共/私人也有反思,舞厅成为了私下的公共空间。而变装比赛的体质是否会将压迫和社达主义的竞争意识代入本就已被压榨压迫的性少数群体。唯一有待斟酌之处则是如何有效结合某个体的叙事和对其归属的“家”的档案性展示,两者在结构上如何调和。
      • 用舞厅文化展示性少数群体和少数族裔的身份认同、物质欲望以及梦想。在1990年前,这些并不为大众所知,Voguing也只能称得上是边缘文化。直到1990年麦当娜发布了她的最著名的作品之一“Vogue”,以及随后1991年纪录片《巴黎燃烧Paris is Burning》对外公映,这两个大事件,成为了Voguing文化被大众所接受的契机。特别是《巴黎燃烧Paris is Burning》,可以称之为是对于纽约地下舞会最真实的缩影,记录了Voguing以及Ballroom文化的发展历程与兴衰;也是当时LGBT电影中少见的获得了多项国际主流奖项或是独立媒体的正面评价的电影。在2016年,《巴黎燃烧》被美国国家电影局选定为国家级影像遗产,被评为“在文化,历史以及视觉上影响深厚的作品“。
      • Paris is Burning ball是1986年,Venus是1965年出生的,最后说I‘m hungary的时候好TvT
    • 豆瓣 7.7 HD国语
      我們這樣拍電影
      2015
      考驾照
      大陆

      我们这样拍电影

      我們這樣拍電影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一边哀鸿遍野呆湾电影已死一边纠结着该不该学香港电影北上大陆捞钱,如果还是抱有国界之分意识形态之别,哪有心思找商业与艺术的平衡点?都把侯导的话当耳边风?
      • 大陆一直坚持的政治教育 不如学学台湾多点人文教育会更有成效~
      • 他们在岛屿写作,他们在岛屿拍电影,他们在岛屿唱歌,然后,影响了对面的中国大陆。
      • 发现自己对台湾电影真的有很重的一份感情存在,熟悉的闽南语、熟悉的气候、建筑、街道和风俗...哪怕深知现在台湾90%的电影依旧烂到不行,但还是对其抱有希冀。
      • 【欠一億跟欠七億都還不起,那就欠七億好了,反正輸了就是一輩子沒了】魏德聖導演拍《賽德克·巴萊》時候的破釜沉舟令人震動,差點忘記《KANO》也是他拍的了
      • 有时候真的会迷失,在片场越久大概对电影更爱不起来,看看这些前辈的故事给自己打点气,说到底当年的梦想不是正在实现吗。
      • 看完很难过,台湾的土壤的厚度不够支持庞大的电影发展,但他们还是那么认真在拍。香港那么小,他们的电影人无论烂片好片,我都亲眼看到他们对电影的认真。为什么我们这么厚的土地,这么大的市场,我们国内电影人却那么多不认真对待电影,太糟糕了,认真再认真。
      • 你们有蔡明亮 有侯孝贤 有杨德昌 有李安 可以了... ...
      • 台湾的电影从业者说起话来那叫一个舒服
      • 8.2为锋芒、纠结与才华、成熟打call。region、district、area哪个用来形容湾湾更确切呀,不过,艺术创作者能够不被zz限制,得到成长,这本身就是一个又一个闪光。
      • 不用反攻大陆就雄起了,平行宇宙的另一种可能。3万平方公里的创作力大过960万。“电影是时代的共鸣,每种类型片都是社会的浓缩”。对岸观众天天被喂屎吃屎,只能跟屎共鸣,生活浓缩起来不是屎也是便秘。因为大家都在吃屎,个人内化吃屎并合理化到为吃屎辩护,说国家大能管理到有屎吃很不容易,说外国也吃屎哪有一点屎都不吃的,说比起XX国家打仗有屎吃已经不错了。
      • 家长太强…
      • 开头比较有意思,讲到后来就.....太情怀了吧
      • 2001的最低谷,纪录片风潮,面对大陆市场的矛盾形态,魏德圣和钮承泽的“郁闷”遭遇。。
      • 非常好的台湾电影梳理史,有干货有八卦,而且还马了很多此前没太关注过的导演和作品。听台湾电影人聊电影会感觉到他们的逻辑清晰思路顺畅,以及能感受到整部纪录片的结构组织非常妥帖,当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还有他们的团结和坚韧。即便是吃不下情怀饭的我看的过程中也会数度被打动,并且对台湾电影始终抱有热情和期待。
      • 挺感动的,尤其魏德圣那段,原来《赛德克巴莱》幕后这么多故事,真心不简单,佩服。
      • 飞机上看
      • 有点难过。
      • 后“新电影”时代创作谈。
      • 侯导就像一个家长一样,对台湾的年轻一代导演操碎了心…
    • 豆瓣 8.1 IMDB 7.3 HD
      The Out List
      2013
      纪录片
      美国

      出柜名单

      The Out Lis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继续努力吧!
      • 说是纪录片其实就是十几段访谈拼在一起,所以说“纪录片”这个类型真是个大大大筐
      • 看泪了~~~
      • it's touching me and 练听力...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4